- 单菲菲;郭先进;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与设计课程教学是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渠道。目前课程教学改革不足,学生教学能力培养效果不佳。在师范认证背景下,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对课程进行改革,是解决现存教学问题、提升师范生培养质量的有益探索。基于OBE理念的内涵分析课程定位和反思课程教学现状,对照毕业要求,重构以核心素养为主线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推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与设计与中学英语教学相向而行,探讨项目化育人导向的教学设计,促进学生在教学项目开展中提升理论转化实践的能力,建立以全过程质效跟踪评价为核心的多元化评价体系,确保学生学习成果的最终产出。
2025年04期 v.43;No.208 8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4K] [下载次数:6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徐汉晖;
在高校师范类专业中,第二课堂兼具教学的实践性、开放性、体验性等多重特点,它不仅是第一课堂知识的内容扩展、逻辑延伸与实践平台,更是提升学生师范技能和核心素养的必要空间,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然而,以汉语言文学师范类专业为例,现有的第二课堂育人模式存在忽视学生技能养成、缺乏质量监控与有效评价等问题,需要以产出导向为理念牵引,以师范生的技能培养为实践目标,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师资力量和课程考评等方面,构建与第一课堂同频共振的育人体系。
2025年04期 v.43;No.208 8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5K] [下载次数:2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吴芳;吴才鑫;
在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实践教学质量成为衡量师范生培养水平的核心指标。以地方本科院校师范专业实践教学为研究对象,发现存在课程设置失衡、理论与实践割裂、教师指导效果不足以及评价体系单一等问题,系统剖析其问题根源与影响因素。基于师范专业认证的“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原则,从重构课程体系、创新评价机制、强化师资指导、深化校企合作等维度提出改革策略。
2025年04期 v.43;No.208 9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9K] [下载次数:2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方丹;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承载着革命先烈的理想信念与价值追求,是新时代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资源。从生成逻辑、现实困境与实践进路三个维度系统探讨红色文化融入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深层机理与创新路径。红色文化通过历史维度的基因赓续、理论维度的精神传承与现实维度的身份建构,形成对青少年价值观塑造的三重支撑,但认知断层、传播滞后、实践缺位等现实困境影响了红色文化的育人效能。为此,需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以整合教育场景,开发本土化课程资源以强化文化认同,创新沉浸式教育体验以激发情感共鸣,并通过家校社协同、动态评估与生态培育,推动红色文化从符号记忆转化为价值信仰。
2025年04期 v.43;No.208 100-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1K] [下载次数:4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熊文真;姜霖;杨京广;雷学红;方定;
基于非师范类新入职教师教学审定带教实践,梳理了该类教师在教学审定准备过程中容易出现教育理论学习不系统、教学技能缺失、教师职业认识偏差等三方面问题,总结了相应的带教策略,重点阐述了教学准备与教学审定内容选取、教学设计方法、试教练讲和教学质量评价与反思的带教方法。
2025年04期 v.43;No.208 106-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2K] [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田敏;
“口语交际”学习旨在通过多样化的主题、交际情境以及交流对象,在倾听、感知、阅读、观察、概括、分析、反思和展示等活动中培养学生掌握倾听、表达和应对的技能,这是一种语文实践教学活动。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师应设计与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相匹配的话题和情境任务,引导他们有意识地应用口语交际活动中的学习成果。而“深度学习”在口语交际中的实现,则依赖于现代信息技术来构建交际环境,结合建构主义理论、“教育目标分类学”原理以及“三元智力理论”,通过实证研究,推动言语交际活动从表层学习向深度学习转变,这是一个涉及教与学认知过程的提升。
2025年04期 v.43;No.208 113-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8K] [下载次数:1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